当指尖在笛孔上跃动,《百鸟朝凤》的清音响彻静安公园的晨曦,八十五岁的许国屏依然站在队伍前列挥动双臂。这支竹笛已伴随他七十余载春秋,吹奏的不仅是音乐旋律,更是一位老党员用生命践行的忠诚与信仰。透过“一支笛、一件事、一辈子”的朴素誓言,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在艺术人生中镌刻的永恒初心。
笛声深处,是“俯首甘为孺子牛”的人民立场。当改革开放浪潮中无数音乐人追逐名利,许国屏却蹬着自行车穿梭街巷,将艺术的种子撒向田间地头。五上大别山、三赴内蒙古,二十万公里“音乐长征”的足迹里,藏着一名党员艺术家的赤子之心。面对山区孩子用铅笔头画画的场景,他自费研制竖笛、编写教材——这不仅是艺术家的悲悯,更是共产党人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”的生动诠释。他发明的多功能组合笛获得国际金奖却分文不取专利费,只因“老百姓需要的快乐,不该被金钱阻隔”。
笛孔之间,是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担当精神。2003年确诊“胃癌之王”后,医生宣判的生命倒计时没有让他退缩。刚经历大手术的许国屏,竟在病床上接受居委会主任的重任。“把工作做好,人心情愉快,反而有助于康复”——这句惊人之语背后,是共产党员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浩然正气。二十载抗癌路上,他让静安寺街道的笛子队从几人壮大到千人规模。2019年华东医院千人齐奏国歌的盛况,正是生命强者用信仰创造的奇迹:当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旋律穿透病房,我们听见的是共产党人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”的铮铮誓言在回响。
展开剩余41%笛韵悠长,是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的创新锐气。当西洋乐器冲击民乐阵地,许国屏以科学精神重振民族音乐荣光。他编写的《直吹笛子十八课》成为全国首部课堂民乐教材,让竹笛走进千万校园;发明的多功能组合笛以六种音色打破乐器界限,使传统民乐焕发新生。这位“国家一级演奏员”更将艺术火种撒向特殊群体,编写《盲文笛子简明教程》,让光明在黑暗中奏响。在八旬高龄仍通过“云授课”滋润云南少数民族孩子的心田——他用创新实践证明:真正的共产党员,永远站在时代潮头开拓奋进。
从宋庆龄“用音乐陶冶儿童情操”的嘱托,到抗疫期间云端教学的坚持;从少年宫“小先生”到社区“老主任”,许国屏用八十五载光阴完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生命示范。当笛声在静安公园的晨曦中再度升起,我们听见的不仅是《百鸟朝凤》的华彩乐章,更是一位老党员用生命谱写的忠诚交响——它告诉我们:为人民而奏的艺术永不落幕,因信仰而燃的生命永远年轻。这支穿越时空的竹笛,已然成为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一脉清越的强音,永远激荡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。
发布于:河北省网上购买股票怎么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