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说到蜀汉的那些名将,关羽、张飞这两位可是甭提,都得提一提。
他们两个作为蜀汉的元老,不只是地位摆得挺高,实力也相当牛,在不少情况下都能发挥关键作用。
不过,这两人各自也有一些缺点,而且这些缺点都挺致命的。
所以,诸葛亮在调兵遣将的时候,并不轻易动用他们,而是会选择另外那四个人……
白毦兵的指挥官
刘备麾下有一支叫“白毦兵”的特别精锐部队,这支部队就像曹操的虎豹骑一样厉害,里面的每个士兵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,个个都是一人抵十的能手。
在刘备还在的时候,带领这支特别精锐部队的是赵云,他负责率领他们保护刘备的安全,确保主公没问题。
等到刘备走了以后,赵云的官职提升了,掌管白毦兵的任务就由他的好搭档兼副手陈到接管了。
陈到也算是刘备身边的老臣子了,那会儿刘备还在中原搞事,陈到就已经跟在他身边。当年陶谦的徐州被曹操攻打的时候,刘备不顾个人安危,冲上前去救援,这事儿陶谦还挺佩服的。
于是,陶谦向朝廷打了报告,为刘备争取到一个豫州刺史的官职。
可那会儿,豫州早就被别人占了,刘备虽然拿到了朝廷的任命书,但也没法拿着诏书去豫州,要人家让位啊。
所以说,豫州就像是一张空头支票,摆在那里也没啥实际用处,就当作个摆设,装装门面罢了。
要是说,刘备拿到朝廷的任命书之后,他就能堂而皇之地开始招收官员,陈到大概就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了,投靠了刘备。
陶恭祖三次请求徐州,刘备才得以成为那个地方的主宰,不过之后他又把徐州丢了,没地方可去的刘备只能只身投靠了曹操。
因为刘备帮曹操打败了吕布,曹操后来就给他申请了个豫州牧的官职,不过这次和上次一样,不过是空口说白话罢了,现在豫州还在袁绍那边呢。
曹操对刘备挺好,但刘备就不想跟他混同流合污。衣带诏事件一冒头,刘备就往南边跑,陈到也跟着去了。
长坂坡战役中,阿斗和母亲和刘备走散了,负责护卫他们的赵云感觉自己责任重大,有点自责。于是他又折返,打算把阿斗给救出来。
赵云离开之后,陈到担起了他的任务,带着白毦兵守护着刘备的安全。
刘备能顺利跑出长坂坡,陈到的功劳可是大大的,不得不说挺关键的。
就在这个时候,诸葛亮注意到了陈到的本领,虽然一直以来赵云的光彩盖过他,可诸葛亮心里知道,陈到也是有真本事的。
在筹备北伐的那会儿,诸葛亮心里的头疼事就是东吴那边可能带来的威胁。
虽然说诸葛亮的老兄诸葛瑾在东吴,双方关系不会一下子变得紧张,但东吴那边的品行确实让人挺难放心。
这就得让诸葛亮在蜀吴交界处安排一个技艺不错、靠谱得很的高手。
之前负责永安防守的,是刘备很看重的李严,不过诸葛亮觉得李严不太适合这个重任,于是就把陈到调了过来,让他担任永安都督,负责守住蜀吴边境。
陈到把任务做得滴水不漏,一直撑到自己走到人生尽头……
蜀汉最后的那位真正的猛将,可说是关羽的后裔后人或是那位驰骋战场的勇士,至于具体指谁呢?说起蜀汉的猛将,像张飞、赵云这种,个个都有名,但在蜀汉覆灭之时,可能真正堪称“最后的猛将”还得数那位在乱世中屡立战功的将领。
刘备托孤的那会儿,蜀汉的五虎将已经英年早逝,剩下唯一还在坚持的就是赵云,真是令人唏嘘不已。
赵云不像关羽、张飞那么冲得起,倒也不像马超、黄忠那样善于作战,但他也有自己特别的长处。
那个兵戈如云的年代一去不返,赵云这类老兵自然会走到顶峰。
也许当年的赵子龙算不上什么顶级名将,但到了年纪大了的赵云,几乎可以说是无敌于天下。
而且赵云不仅在江湖上独领风骚,还特别听话,有自己的想法,简直就是个完美的武将啦。
要说诸葛亮会欣赏这样的赵云,也不算稀奇,毕竟他们俩之间的关系还挺投机的。
不过呀,诸葛亮最看得上赵云的地方,大概就是赵云那份沉着冷静的态度。
沉稳这东西,它有两层意思:一个是在日常生活中的镇定自若,另一个是在战场上的沉着应对。
在日常里,赵云可是个非常有毅力的人。
赤壁一战结束后,刘备把荆南的四个郡都拿下来了,赵云被任命为桂阳太守,接替了之前那个太守赵范。
赵范看见赵云也是赵姓的,想借此拉近点关系,不过两人关系也就一般,没太深交。
为了能引起赵云的注意,赵范就提起了自己的嫂子。
赵范的嫂子樊氏长得特别漂亮,简直算得上“国色天香”,可惜赵范的哥哥因为病患去世了。
赵范想着让嫂子嫁给赵云,可人家赵云一听就拒绝了。
有人来劝赵云,赶紧接受樊氏,说人家挺漂亮的,要是不答应的话,自己一定会后悔。
但赵云回了句:“范まさ降耳,心未だ測れず、天下の女も多し。”
大意就是说,这赵范其实是被逼着投降,心里还未必认输呢,再说了,世界上那么多姑娘,怎么可能会因为错过一个人就后悔到这个份上呢?
没多久,赵范果然跑了,既然赵云跟他没啥联系,也就没受到牵扯。
赵云平时性格挺稳重的,到打仗的时候,这份沉稳可就更明显了。
诸葛亮和赵云一起冲锋陷阵时啊,每次要做出关键决定之前,都会问问赵云的看法。因为赵云总能发现一些诸葛亮注意不到的小问题。
两位降将
到了蜀汉后期,人才枯竭得挺厉害,虽说那会儿也算是“末法时代”到来了,可是蜀汉这边确实缺少有用的人。
关羽的次子关兴还算得上是不错,可惜二十多岁就去世了。张飞的儿子张苞也是一样。就连诸葛亮亲自培养的养子,在北伐之前突然去世,弄得诸葛亮伤心了挺长时间。
要不是赵云、魏延这些将领奋勇坚持,诸葛亮想展开北伐,真是一件挺难的事。
蜀汉到后期,重要的将领王平和姜维,都是从魏国投降来的,诸葛亮挺看重他们,让他们为蜀汉效命。
王平在汉中战役时被俘,刘备时期让他做了牙门将,到了诸葛亮手里,他又被安排来指挥无当飞军。
姜维在北伐时期加入了诸葛亮的门下,自从他的养子去世以后,诸葛亮一直在找接班人,可是苦苦寻找了很长时间,也没能找到合适的人选。
可是当诸葛亮遇到“天水麒麟”姜维之后,他心里终于有了盼头,便想方设法把姜维留在身边,变成了蜀汉的得力助手。
临终前,诸葛亮把自己毕生的学问都传授给了姜维,希望他能靠这些兵书继续振兴大汉。
尽管姜维所在的年代和大汉相差很远,他甚至没见过刘备,但心头那份要让大汉再兴的愿望,可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心头一样沉甸甸的。
姜维后来采取的行动,也印证了,诸葛亮确实没有看错人。
总结来看,诸葛亮最看得上的四个将领是陈到、赵云、王平和姜维。四个人各自有拿手的优势,也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。
不过在诸葛亮心里,这四个人的短处都还能补上去,但他们的优点可别想用别的人代替。
在那个人才稀缺的年代,他们凭借自身的才干和品德撑起了蜀汉最后一线希望。
网上购买股票怎么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